歡喜小沙彌 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得-9

觀自在菩薩,觀自在的涵意,也在啟發我們要觀照自己的心靈,常保平靜與喜悅心情。  

 

無論外境如何,我們都要保持內心祥和與平靜,不應該消極度日,不要讓心中充滿仇恨與埋怨,

 

因當心中充滿黑暗的思想,你所看到的景象,都將變得不和諧,很容易錯讀與誤解,別人善良的心意,
 使自己人際關係,變得不好與不順。

 

所以,轉變心靈磁場,轉向好的想法,好的思維,好的方面,,好的能量就會跟著你。
 自然大家就會想親近你,跟你作好朋友,人際關係就會變好,

 


 心情也會快樂與歡喜,所以,學習放下複雜情緒是很重要的課題,

 以喜樂心過活方能時時幸福充滿心中。
 

小沙彌-69-1.jpg 

    一位善良的年輕人拜訪年長的智者,恭敬地請問:「我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快樂的人,同時也能給別人快樂呢?」智者微笑著地看著年輕人說:「孩子,你年紀輕輕即有如此想法真是難能可貴啊!」智者接著說:「我送給你四句話。第一句話是:把自己當成別人。你能說說這句話的涵義嗎?」  

 


    年輕人回答說:「您是不是說,在我感到憂愁痛苦的時候,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,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;當我欣喜若狂之時,把自己當成別人,那份狂喜也會變得比較溫和踏實了。」  

 


    智者微笑點頭說:「第二句話,把別人當成自己。」  

 


    年輕人沉思了一會兒,說:「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,理解別人的需求,而且在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適時的給予幫助?」  

 


    智者欣喜地看著年輕人繼續說:「第三句話,把別人當成別人。」

 


    年輕人說: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,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,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?」

 


    智者哈哈大笑說:「很好,很好,你甚有慧根。第四句話是,把自己當成自己。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,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。」

   

    年輕人說:「這句話的涵義,我真的一時體會不到。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,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?」智者說:「很簡單,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。」年輕人彷彿如獲至寶與智者禮謝著。


 
    隨著歲月時光的流逝,年輕人漸漸成長而後壯年、老年。他體悟到:這句話的含義是要認識自己,好好珍惜自己,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才,這樣一來,不但自己感到快樂自在,亦能令周圍的人感到自在快樂。

 

    我們內修我們的內德、涵養我們的內德,遇毀謗不怨是德性的成就,遇逆境不起退道心,是道力的成就。  

 

     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云:「自家有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涵育以養深。別人不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渾厚以養大。」  

    觀自在 

         觀自在, 視一切人如佛即自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找人的好處,越看越歡喜,找人的壞處,越看越生氣,廣結善緣就會有好人緣,多行善事就會有好助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福由德積,德由實修,福報是由一點一滴,行善積德累積而來,勤於耕耘,必有豐收善果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果循環絲毫不爽,想得好報即要多行善行,人人皆有一畝自性田地,勤耕一畝田,收穫必滿滿。

 

       法句經云:「心是所有法的先導,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導,若人造作身口意惡業,必定受苦報,一如牛車緊隨牛的足跡。」

 

       善心、善願、善行,會累積我們的福報資糧,壞心、惡念、惡行會毀滅我們的功德福田。

 

     修行要有堅定的意志,永不退縮的心志,就如同馬拉松賽跑一樣,要堅持到底。  

 

     一個有根器的佛子,逆境正是使他開發潛能、自我超越之時刻,人生旅途宛如大海潮起潮落,起起伏伏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所以,成功時無須自滿,失敗時亦無須自卑,應檢討哪裡需要改進,找到方針,再繼續奮鬥,要有不倒翁精神,再接再勵、奮發圖強。  

    

      人生生命的光采,需要努力方能放光,要像鑽石般晶亮照人也需多充實自己的內涵,多增加自己的福田資糧,方會有好運來臨哦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智心 的頭像
    智心

    小故事天地

    智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1) 人氣()